【所科技创新贡献奖】人工引发雷电及其通道电流-近距离电场变化-通道发光的同步测量
在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雷电综合探测网络及新一代人工引雷系统研制(YZ0608,2007.2-2008.8)”支持下,发展完善了人工引雷技术,包括基于复合材料的人工引雷专用火箭、高时间分辨率雷电电流和近距离雷电电磁场探测等技术,并在山东沾化“雷电与强对流天气灾害观测试验站”持续开展了多年人工引雷实验。通过周密的人工引雷实验设计和观测设备布局,获得了一次人工引发雷电过程的完整放电通道底部电流波形、放电通道光学发展演化图像和60米以内近距离电场变化的综合同步测量资料。这种同步的综合观测资料是深入了解雷电发生、发展机制和雷电灾害机理的重要基础,由于引雷实验本身的难度和雷电强烈电磁辐射对观测设备的严重影响,这种资料在国际上是十分宝贵的,而自然雷电由于发生位置的时空随机性,这种直接测量资料更不易获得。基于这一基础观测资料,研究发现了峰值电流达数千安量级的M-分量放电过程,其电流峰值可与雷电回击强度相比拟。通过详细的资料分析,还发现了一种既包含回击过程R,又包含M-分量过程的RM放电事件,并提出了放电通道的上部分叉是导致这一放电事件产生的原因。
上述成果发表在2011年J. Geophys. Res.上。
Qie, X., R. Jiang, C. Wang, J. Yang, J. Wang, and D. Liu (2011), Simultaneously measured current, luminosity, and electric field pulses in a rocket‐triggered lightning flash, J. Geophys. Res., 116, D10102, doi:10.1029/2010JD015331.
原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10JD01533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