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学生参观香河大气综合观测站
2017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吕达仁院士为首席的《大气物理与大气探测前沿》和王普才研究员为首席的《大气遥感物理》两门课程联合在我所香河大气综合观测站开展了教学实习。20多名研究生在潘蔚琳和邓兆泽两位老师的带领下,驱车从怀柔国科大校区来到香河大气综合观测试验站参观学习。
党委书记、副所长陈洪滨研究员亲自到站参加活动。陈书记首先对国科大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强调大气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很高兴看到同学们走出课堂,到科研观测现场参观学习。陈书记简要介绍了香河站的悠久历史和建站历程,告诉大家香河站建站于1973年,积累了大量长期的观测资料,承担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在国际上有较高的知名度,从这里走出了多位杰出人才;许多科学家在香河站做出了非常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如国内首台卫星云图接收机的诞生、天气雷达的应用等。另外还强调了观测对大气辐射和高层大气研究的重要性,同时欢迎大家参观过程中多看多想多问。
随后,同学们进行了分组参观。王普才研究员介绍了香河站的辐射观测平台、微波辐射计的工作原理和探测要素,展示了新近购置的傅利叶光谱仪及其在大气遥感中的重要应用前景,并对学生们在参观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及详细的解答。南卫东副站长主要介绍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的MST雷达的基本原理、运行情况、数据交汇及其配合子午工程完成的多次重大空间探测任务。香河站观测人员介绍了其它先进观测设施。
下午,在香河站观测楼三楼会议室,“百人计划”潘蔚琳研究员做了题为“地基大气遥感探测”的报告,介绍了地基遥感的多种探测原理和工作方式,以及目前在淮南调试的APSOS系统的基本情况。邓兆泽博士做了题为“气溶胶、霾及云雾”的报告,讲解了与气溶胶相关的霾和雾的基本知识,并展示了近几年的观测研究进展。
通过此次教学实习活动,同学们感到大有收获,通过现场接触探测设备,直观地理解探测仪器的运行原理,强化了对大气探测设备的感性认识,深化了对课堂讲授的大气探测仪器原理的理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大气探测数据的来之不易。
本次活动得到了香河站张仁健站长等多位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