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云微物理和起电过程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雷暴天气系统为何可以产生强烈的电闪雷鸣,复杂的热动力、微物理过程如何使得雷暴云体携带大量电荷,一直是大气电学乃至大气物理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目前认识仍不够清楚的重要科学问题。为研讨雷暴云内优势起电机制,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动力-微物理-电过程和成灾机理”(简称“雷暴973”)及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雷暴云内起电和放电发展研究”于2017年3月29-30日在北京平谷区碧海山庄组织召开了雷暴云微物理和起电过程学术研讨会,并邀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著名的云微物理和雷暴电学专家Clive Saunders教授就此问题做了系列讲座,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相关研究人员、学生共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
Clive Saunders教授为本次研讨会精心准备了三场精彩纷呈的讲座报告,涵盖雷暴电学的研究历史及当今的研究前沿,并着重介绍了其领导创建的冷云室及基于云室实验对云微物理过程开展的各种精细准确测量,深入浅出的阐释了过冷水、冰晶、软雹等水成物粒子在复杂的相变、增长、碰并、分离等演化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导致起电的相关研究成果,使参会人员受益匪浅。
研讨会上,项目研究人员将相关的工作、成果进行了交流,郄秀书研究员介绍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家在西藏、青海、甘肃等地针对高海拔地区特殊的雷暴电荷结构和雷电活动规律所开展的系列研究,云下部大范围正电荷区等独有特征的发现增进了学界对雷暴云电过程的认识并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本次研讨会中,不同形式的讨论和沟通,形成了很好的交流效果,与会人员获得了对一些原有问题的不少新认识,也启发了新思路,为雷暴云微物理、起电、放电等方面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下一步工作增添了动力和信心。
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正在平谷区气象局修建的80立方米云室,Clive Saunders教授对如何有效利用云室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益建议,项目成员与云室相关负责人初步商讨了可能的合作研究计划。相信大型云室的建成,将为云微物理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