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动力-微物理-电过程和成灾机理(雷暴973)”项目在北京、山东完成2016年度观测试验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1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动力-微物理-电过程和成灾机理(雷暴973)”2016年北京、山东综合观测试验圆满完成。北京雷暴加强观测试验由第一课题“雷电灾害天气过程的探测系统综合集成及协同观测实验”并联合第三课题“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云微物理过程及其对电过程的影响”共同开展,山东人工引发雷电综合观测试验由第五课题“雷电发展传输的物理过程及成灾机理研究”组织开展。
今年北京加强观测试验继续围绕京津冀大城市群区域的雷暴发生发展、雷暴的动力-微物理-雷电过程特征和规律开展,综合利用大气所自主创建的16测站多频段全闪探测网BLNet2X-波段多普勒双偏振雷达(分别位于大气所楼顶和顺义水上公园)、4台雨滴谱仪、2部闪电高速摄像仪等进行协同观测。经过近四个月的观测,获得了丰富的综合同步观测数据,截止到十月一日,共观测到49次雷暴过程,包括1次突发性冰雹强雷暴过程、8次飑线过程和12次中γ尺度雷暴群天气过程。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今年入秋后京津冀地区仍发生了多次强度和影响范围较大的雷暴过程,原定8月底结束的观测实验一直持续进行,观测团队昼夜值班,确保了观测的质量。在大气所与北京市气象局科研业务发展合作协议框架下,北京加强观测的全闪定位结果和X-波段多普勒双偏振雷达观测结果实时传输至北京市气象局综合显示系统网站,为华北地区的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提供服务。
山东人工引发雷电综合观测试验重点关注雷电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和破坏机理,虽然今年天气异常,雷暴天气显著少于往年,但试验仍成功引发雷电5次,获得了包括电流、不同距离定量电磁场、高速光学演变等同步资料。在往年基础上,今年试验扩大规模,搭建了七站点闪电定位网络;此外,还在实验基地开展了雷暴云内电场-气象要素综合探空观测,采用自行研制的双球电场探空仪,结合两套常规气象探空仪,成功实现穿云观测3次,获得了雷暴云内电场、温、压、湿同步廓线。今年还与中科院高能所、解放军防化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了近距离闪电高能辐射探测、雷电对电子设备的破坏效应等试验。除了基础研究有关的实验外,山东人工引雷实验还向防雷企业开放,利用人工引雷平台开展了新型防雷接地技术、过压防护技术的测试研究。
来自大气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LAGEO)、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LACS)、北京城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近40人先后参加了北京和山东的综合观测试验。""""""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