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珠峰地区臭氧探空实验解析臭氧分布特征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28

 JES:珠峰地区臭氧探空实验解析臭氧分布特征

大气臭氧是大气能量收支的重要物质成分之一,对大气化学和辐射平衡起重要作用。青藏高原作为 “天然实验室”,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和预警区。珠峰则是青藏高原的标志,是地球上最独特的地质、地理、资源和生态单元。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含量的短期变化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备受关注。但是,由于高海拔和严峻观测条件,青藏高原,特别是珠峰地区大气臭氧垂直分布特征的原位探测较为缺乏。

“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于2022428日全面启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臭氧探空团队作为此次科考参研人员,在珠峰大本营(海拔高度5200 m)使用自主研发臭氧探空系统开展大气臭氧探空观测实验。臭氧探空团队经受高海拔、低温、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气候条件考验,成功开展10次臭氧探空观测。其中,7次探测高度>35 km,最大探测高度为39 km。科研人员基于珠峰大本营臭氧探空观测开展合作研究,解析珠峰地区臭氧垂直分布特征,特别是对流层臭氧污染形成机制,并验证卫星臭氧垂直廓线反演产品。结果表明,珠峰地区地表臭氧浓度高(68.3 ppbv),在对流层中部(约10 km)出现臭氧次峰(~110 ppbv),臭氧浓度从对流层上部迅速上升,并在~30 km高度处达到最大值(~10 ppmv)(图1a)。整体来说,星载AIRSMLS反演垂直臭氧浓度与臭氧探空观测较为一致,但在部分高度存在一定差异(图1b-c)。进一步结合臭氧探空、卫星观测、后向轨迹和天气形势研究表明,实验期间阻塞高压天气系统(图2)和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污染输送(图3)可造成珠峰地区对流层臭氧污染

上述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期刊,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金强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北京大学朱彤院士为通讯作者,合作作者包括北京大学叶春翔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林伟立教授,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马耀明研究员、马伟强研究员、姚楠博士生,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宣越健研究员、白志宣高级工程师、李丹副研究员、冉令坤研究员、焦宝峰博士后、曾芸枢硕士生、吕达仁院士。该工作受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6062019QZKK060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5183)资助。

文章链接:

Zhang J., Ye C., Xuan Y., Bai Z., Lin W., Li D., Ran L., Jiao B., Ma Y., Ma W., Yao N., Zeng Y., Lv D., Zhu T.*, 2022. The Earth Summit Mission-2022: Successful ozone soundings contribute to source identification in the north Mt. Qomolangma reg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ttps://doi.org/10.1016/j.jes.2022.11.022.

 

1. 臭氧探空观测臭氧垂直分布(a)及其与星载AIRSb)和MLSc)对比

2. 阻塞高压天气系统导致珠峰地区对流层臭氧增加,(a、(b)、(c)分别为天气形势、臭氧探空观测和后向轨迹分析。

 

3. 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污染输送造成珠峰地区对流层臭氧污染,(a、(b)、(c)分别为臭氧探空观测、后向轨迹、卫星观测火点和对流层NO2

附件下载: